文章目录[隐藏]
想做国语配音?别急,先听听我这几年折腾出来的经验
说实话,第一次对着麦克风正经录东西那会儿,我自己听着都起鸡皮疙瘩。声音干巴巴的,像念课文,还带着点莫名其妙的紧张颤音。玩票也好,想接点小活儿也罢,想配出听着舒服、像那么回事的国语配音,真不是张嘴就来那么简单。这几年摸爬滚打,踩过坑,也攒了点实在东西,跟你唠唠。
最关键的,不是你有副多好的嗓子,而是环境。别小看这个!我最早在自家客厅录,好家伙,冰箱压缩机启动那一下、窗外偶尔过辆车、甚至楼上邻居走路的声音,全给你收进去,后期修到吐血。后来学乖了,找家里最小的房间,最好是衣柜塞满衣服那种,天然的吸音棉!门窗缝拿厚毛巾堵死,录音时手机静音,空调风扇统统关掉。安静,是配音入门的第一个硬门槛,比你用什么高级麦克风都重要。
家伙事儿不用贵,但要靠谱
刚开始别被那些大几千的专业设备吓跑。咱就练手入门,一两百块的USB电容麦,比如得胜那几个经典款,完全够用。我抽屉里现在还躺着一支呢,录个网课旁白、小视频配音没问题。关键是什么?防喷罩!必须配上!不然你念个“怕”字试试,噗噗的气流声能把你震懵。淘宝十来块一个尼龙网罩的就行,别省。
耳机也得是封闭式的,别用那种开放式大耳罩或者蓝牙耳机。录音时得实时监听自己声音,开放式耳机漏音严重,录进去就是灾难。几十块的入门监听耳机就成,能听清细节就行。
张嘴之前,先动动脑子动动嘴
拿到稿子,别急着开录!读明白是第一位的。我吃过亏,吭哧吭哧录完一段,客户说感情不对,重来!白白浪费时间和嗓子。现在?先默读几遍,搞清楚这段话是讲给谁听的?是轻松科普?还是严肃新闻?或者是个调皮的角色?心里有谱了,语气、节奏自然就带出来了。
口部操别嫌麻烦!我早上起来会做几分钟,夸张地活动下巴、舌头,绕口令来几段(“四是四,十是十”这种就行)。别小看,能让你的吐字更清晰利落,特别是长时间录音,嘴巴不会那么容易累。
录音时,坐直了!别瘫在椅子上。气息才能顺畅。麦克风别正对着嘴,稍微偏一点,高度和鼻子齐平,能有效减少喷麦。离麦克风大概一个拳头多一点的距离,太近容易爆音,太远声音发虚。找到那个“甜点”位置,多试几次就有感觉了。
免费神器,帮你省下第一桶金
软件这块,别被复杂的界面吓退。新手福音,首推 Audacity。完全免费、开源、没广告,功能却强得很!录个音、剪掉口水音和呼吸声、加点基本的降噪、调整音量大小,它都能搞定。网上教程一堆,稍微摸索下就会了。我很多早期的小项目都是靠它完成的。
如果你想稍微进阶一点,接触下多轨道操作(比如背景音乐和配音分开),Ardour 或者 Reaper(它有功能非常强大的免费试用期,试用期过了也仅60美金)也是免费/低成本的好选择。虽然上手比Audacity复杂点,但学会了效率更高。
至于那些在线配音平台或者花里胡哨的APP?初期真没必要。先把最基础的工具玩溜,把核心的配音能力练扎实。
录完才是开始,后期是门手艺
别指望一次过!录完听回放,是必须的。听到卡壳、念错、口水音?停下来,重录这一句或者这一段。降噪一定要做!Audacity里自带的降噪效果就够用。选一段纯环境噪音采样,然后应用到整个录音,世界瞬间清净了。但注意,别开太猛,否则声音会变得像机器人一样空洞。
音量标准化也很重要。让你的整体音量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,避免忽大忽小。最后,把开头和结尾多余的空白剪掉。一个干净、清晰、音量稳定的干音,才是合格的作品。
最值钱的建议:多听,多练,厚脸皮
想配得好,多听优秀的配音作品。不是当背景音放,是认真听!广告、纪录片、动画片、甚至好的有声书。注意人家是怎么处理停顿的,重音放在哪里,语气怎么转换。听多了,感觉就来了。
最重要的?练! 光看不练假把式。找各种文本读,新闻稿、散文、小说片段、甚至产品说明书!录下来,自己听,找毛病。刚开始肯定难听,别怕,我最早的录音现在都不敢回听。坚持练,口腔肌肉、语感、气息控制,都会慢慢提升。
最后,脸皮厚点。录完发给朋友听听,或者发到一些爱好者小群里求点评。别怕批评,有用的反馈是进步的阶梯。记住,那些听起来贼舒服自然的配音,背后都是无数次练习和调整堆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