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[隐藏]
蜡笔小新配音员是谁?揭秘背后的声音故事和免费模仿教程
每次听到小新那句欠揍的“麻麻~你回来了~”,或者他招牌的“嘿嘿嘿”傻笑,你是不是也好奇过,到底是谁躲在后面发出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声音?这声音太魔性了,简直像刻进DNA里一样。这事儿吧,在中文世界里绕不开两位厉害的老师,她们接力棒一样,把小新那股子贱萌又天真的劲儿给演活了。
那个让人笑出眼泪的“小恶魔”之声
时间倒回1995年,最早给中文版蜡笔小新“注入灵魂”的,是配音界的大前辈——蒋笃慧老师。我第一次在电视上听到这个声音,就觉得绝了,怎么能这么像!那种五岁小男孩特有的、带点鼻音的、耍赖皮又理直气壮的腔调,被她拿捏得死死的。你听小新唱“大象~大象~”,或者跟风间斗嘴时那股欠揍劲儿,蒋老师的声音就是小新本新。
蒋老师功力深啊,她不只是配小新,像《火影忍者》里咋咋呼呼的鸣人,《名侦探柯南》里聪明冷静的柯南(早期),甚至《樱桃小丸子》里的小丸子,都是她的声音。一个人横跨小男孩、热血少年、聪明小学生,这反差感,不服不行。据说她配小新时特别放得开,在录音棚里各种“撒泼打滚”找感觉,完全没包袱。
可惜的是,2019年9月,蒋笃慧老师因病离开了。当时消息出来,好多从小看小新长大的网友都懵了,感觉童年里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声音突然静音了,心里空落落的。网上铺天盖地都是“再见了,我的童年”、“谢谢你带来的笑声”,那份不舍,是真真切切的。
接过接力棒的新“声”力量
蒋老师走后,谁来接这个“国民熊孩子”的班?压力可想而知。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另一位资深配音演员——冯嘉德老师肩上。冯老师也不是新人,她配过《犬夜叉》里的戈薇,《游戏王》里的城之内,经验丰富得很。
刚开始听说冯老师接手小新,我还有点担心,毕竟蒋老师的声音太深入人心了。但后来听到新版,冯老师处理得很聪明。她没有完全复制蒋老师,而是抓住了小新的灵魂: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憨劲、耍小聪明时的得意、还有偶尔流露出的对妈妈美冴的依赖。鼻音和语调的细节做了调整,听起来依然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小新,但声音质感上更明亮了一点,像是小新长大了一丢丢的感觉(虽然永远5岁)。
冯老师自己也聊过,配小新特别耗嗓子,因为声音要一直吊着,配完一场下来,嗓子都是干的。但能让观众继续听到小新的声音,觉得值了。这份用心,咱们观众其实听得出来。
想学小新说话?试试这几招!(别吓着你妈)
我知道,肯定有人跟我一样,闲着没事就爱学小新说话逗乐子(虽然经常被朋友翻白眼)。想模仿那个魔性的声音?来,我把自己瞎琢磨和请教过别人的一点土办法分享给你,别外传:
1. 找对“发声位置”: 别用嗓子硬喊!小新的声音有种“从鼻子哼出来”的感觉。试试轻轻捏住鼻子说话,找到那种嗡嗡的共鸣感。放开鼻子后,尽量把声音往鼻腔上端送,感觉像声音在眉心那块儿震动。一开始可能像感冒,多练练就顺了。
2. 语调是灵魂: 小新说话,那个调调太有特点了。记住关键词:拖长音、音调上扬、突然停顿。 比如“麻~~~~~麻!”(第一个“麻”拖长上扬),“你肥来啦~~~~”(“啦”字尾音上扬带拐弯),“动感~光波!哔哔哔哔——”(“哔哔”短促有力,最后拖长)。多听听原片,跟着瞎哼哼找感觉。
3. 招牌笑声和语气词: 小新的“嘿嘿嘿”和“吼吼吼”是精髓。不是简单的“hei hei hei”,而是带点气音,喉咙微微收紧发出的短促笑声,有种贱兮兮的得意感。还有他思考时拉长的“嗯~~~~”,惊讶时的“啊咧?”,都要配上那种特有的、慢半拍的懵懂感。
4. 语速和节奏: 小新说话不算快,但也不是慢吞吞。关键在节奏——该拖的时候死命拖(比如叫妈妈),该快的时候像机关枪(比如念动感超人台词)。而且他说话经常前言不搭后语,自带一种迷之自信的逻辑断裂感。
5. 情绪注入(最重要!): 光是声音像不够,得有小新那股劲儿!学他说话时,想象自己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5岁熊孩子,觉得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。耍赖时理直气壮,得意时尾巴翘上天,闯祸后装无辜眨巴眼。把这份“熊孩子之心”放进声音里,味道就对了。
友情提示: 在家练练得了,别真在公共场合或者跟领导说话时来一句“嘿~小姐,你喜欢吃青椒吗?”,容易挨揍。也别太用力,嗓子要紧!
关于小新声音,你可能还想问
小新的声音,从蒋笃慧老师的经典演绎,到冯嘉德老师的用心传承,承载了太多人的笑声和回忆。下次再听到那句“麻麻~”,不妨想想声音背后的故事,还有那份想把快乐带给观众的纯粹心意。至于模仿嘛...开心就好,但记得小新精髓在于“灵魂”,而不只是捏着鼻子说话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