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有人问“怎么学李扬老师的孙悟空”,我差点笑出声。不是嘲笑,是想起自己当年躲在厕所里,憋红了脸学猴叫,被老妈以为马桶堵了的糗事。李扬老师配的孙悟空,那是几代人的声音记忆,那声穿透云霄的“俺老孙来也”,真不是靠扯着嗓子吼就能来的。
你想免费学?路子有,但别想着三天速成。我折腾了好些年,翻遍能找到的李扬采访、幕后花絮,甚至厚着脸皮请教过几位老配音演员,才摸到点皮毛。核心就仨字:找位置。孙悟空的声音,不是从嗓子眼挤出来的,那太薄、太假。你得感觉声音是从脑门顶,或者再玄乎点,从眉心往上一点那个位置“甩”出去的,带着点金属的脆亮感。试试看,轻轻哼个“嗯~”,感觉声音在鼻腔和头腔那块震动嗡嗡响,就有点那意思了。
一、猴子也有“丹田气”:呼吸是金箍棒的底座
光有位置不够,底气不足,声音就飘。孙悟空那一声长啸能震得妖怪耳朵疼,全靠一股“气”顶着。李扬老师话剧演员出身,那气息控制是童子功。咱们普通人练,别整太复杂。你就平躺下来,肚子上放本书。吸气,肚子鼓起来把书顶高;呼气,肚子瘪下去书落下来。重点是呼气要慢、要匀、要有控制,感觉那股气是“托”着声音走的,不是一下子泄光的。每天躺五分钟练练,比干嚎管用一百倍。走路、等公交时,也可以默默练这种腹式呼吸,习惯成自然。
二、猴精猴精的“腔调”:鼻腔共鸣是火眼金睛
孙悟空的声音为啥一听就不是人?关键在那股“猴精猴精”的味儿,很大程度靠鼻腔共鸣。但注意,不是捏着鼻子说话!那成感冒了。试着发“哼哼”的笑声,感觉鼻腔在震动?对,就是利用这个。练“俺——老孙——来也”时,刻意把“俺”和“孙”的尾音往上提,轻轻带点鼻音,让声音在鼻腔里“转”一下再出来,那种灵动机敏的猴儿感就出来了。刚开始可能像猪八戒,多调整,找到那个“猴”与“人”之间的精妙平衡点。
三、猴王的气势:节奏与爆发力是筋斗云
孙悟空说话可不是匀速的。他高兴时叽叽喳喳像爆豆子(“嘿嘿!妖怪,吃俺老孙一棒!”),发怒时字字如锤(“玉帝老儿!”),得意时拖腔拉调(“俺乃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~”)。免费教材遍地是——86版《西游记》就是最好的课本。选一段孙悟空的经典台词,死磕。跟着原声一遍遍模仿,注意他哪里突然加速,哪里猛地停顿,哪里音调陡然拔高。特别是那句“俺老孙来也”,“来也”两个字要短促有力,像金箍棒砸地,“也”字甚至可以带点破音的撕裂感,那是情绪顶到极致的爆发。
免费的核心在于“听”和“练”。戴上耳机,把李扬老师的孙悟空反复听,听到能背下每处气息转折。然后就是厚着脸皮模仿、录音、对比、再练。别怕一开始学得四不像,谁不是从“弼马温”阶段过来的?我当初在楼道里练“吃俺老孙一棒”,把邻居家狗吓得狂吠,现在想想也是珍贵的黑历史。记住,孙悟空的声音是“演”出来的,带着猴的灵、神的傲、人的情。你得先把自己当成那只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,声音才有魂。
练声是个苦功夫,没有捷径。嗓子累了就停,别硬撑。李扬老师塑造的孙悟空是永恒的经典,能学到几分神韵,就够你在朋友面前露一手,收获一片“猴赛雷”的惊叹了。怎么样,准备好开始你的“大圣”修行了吗?
李扬孙悟空声线学习FAQ
Q1:练这个会不会把嗓子练哑啊?听着好费劲。
A: 肯定会!尤其是初期瞎模仿,扯着嗓子干嚎,不哑才怪。所以我才强调腹式呼吸是根基,用气息托着声音,嗓子负担小很多。感觉嗓子干、疼,立刻停下休息,喝温水,别硬来。保护好嗓子才能持续修炼。
Q2:为什么我照着李扬老师的感觉练,录出来听着还是不像,怪怪的?
A: 太正常了!首先,李扬老师那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加几十年功力,咱普通人比不了。其次,最大的误区可能是“怪”在过度追求“猴”音,忽略了孙悟空也是“人”的情感。试着别光想“我要学猴叫”,多想想“此刻猴子是生气还是得意”,带着情绪去说,声音自然多了。
Q3:网上有些免费教程说几天速成,靠谱吗?
A: 把“吗”字去掉,直接回答你:不靠谱!声音塑造是肌肉记忆和艺术感觉的结合,几天能搞定,李扬老师那些年白练了?那些教程顶多教你点皮毛技巧,离真正掌握那种神韵差十万八千里。免费的86版《西游记》全集,才是你最该反复啃的“教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