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CG

王凯配音技巧揭秘:如何免费练习及工具推荐

王凯的嗓子,真不是天生开挂

第一次在广播剧里认出王凯的声音,我差点没敢信。不是他熟悉的荧幕形象,那声音沉下去,带着点砂砾感,又稳又厚,钻进耳朵里特有质感。后来才知道,他给不少影视剧配过音,甚至动画片里的角色也能驾驭。说实话,作为靠声音吃饭也折腾了好些年的人,我太好奇了——这哥们儿演戏够忙的了,配音这手绝活怎么练的?难道真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?

翻了不少资料,也托朋友问过圈内干配音的朋友,发现还真不是。王凯自己也提过,早期在中戏,台词课是基本功,那会儿就死磕过。他的声音条件当然好,但更关键的是会用,知道怎么“收拾”自己的声音去贴合角色。他配《琅琊榜》里的萧景琰,那种压抑的贵气和隐忍,光靠嗓子亮可出不来,得往里收着,气息往下沉,甚至带点喉部的控制,制造出那种“有话不能说”的憋闷感,听着都替他憋得慌,这就对了。后来听他配个动画角色,声线一下子亮堂活泼起来,气息往上提,节奏轻快,判若两人。这说明啥?声音的可塑性,绝对是练出来的。

不花一分钱,在家就能开练的笨办法

我知道很多人一听到“配音”、“声优”,就觉得得进棚、得专业设备、得拜师。拉倒吧,最开始,谁不是从瞎琢磨开始的?王凯那会儿在学校,不也是对着剧本一遍遍磨?分享几个我亲测有效,也看到很多从业者早期用过的免费练习法,真金白银省下来:

1. 环境音采集器: 别小看你家。厨房水龙头滴水“滴答…滴答…”,试着用声音模仿那个节奏和质感,是轻快的“嘀嗒”,还是沉闷的“噗哒”?窗外刮风,是呜咽还是呼啸?别光听,试着用你的嗓子“制造”出相似的声音效果。这练的是你对声音细节的敏感度和口腔、喉咙的灵活控制。我刚开始练这个,我妈总以为我在厨房跟锅碗瓢盆吵架。

2. “影子”跟读法: 找一段王凯的配音作品(影视剧片段、广播剧片段都行),或者任何你喜欢的、有明确台词和情感的作品。耳机戴上,播放。他/她开口说第一个字,你就像影子一样,紧贴着原声,用几乎同步的速度、语调、气息跟着说。不是让你盖过原声,是贴着它“滑行”。这招狠,专治台词节奏乱、气息不稳、情感跟不上。刚开始跟得舌头打结、耳朵发麻?太正常了!坚持几天,你会发现自己嘴巴听话多了。

3. 手机就是你的监听器: 甭管多贵的录音笔,最开始,你的手机录音功能足够了。重点不是设备,是“听”。随便找段文字,哪怕新闻稿,大声朗读,录下来。然后,找个安静的角落,戴上耳机,像个最苛刻的听众一样,听!听什么?听自己有没有吃字(“这样子”说成“酱子”)、有没有奇怪的尾音上扬或下坠、气息够不够稳、句子中间有没有不该有的换气“噗”声、情感是干巴巴还是做作过头?手机外放不行,必须耳机!我第一次听自己录音,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,但这是最快发现自己毛病的捷径。

4. 绕口令的“魔鬼变速”: 八百标兵奔北坡…老生常谈?试试变速练!先用你能达到的最清晰、最慢的速度读,保证每个字都像蹦豆子一样清楚。然后,一点点加速!不是越快越好,是在加速过程中,依然保持清晰度。当你在某个速度上开始“拌蒜”,停!退回到上一个能清晰完成的速度,反复练,直到在这个速度上稳如泰山,再挑战下一个档位。这练的是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和吐字归音的扎实程度,绝对的基础活。

省钱利器:这些工具帮你听见“真声音”

工欲善其事,光靠“听自己”还不够,有时需要点小工具帮你“看见”声音:

Audacity (免费开源录音软件):* 别被“开源”吓到,它就是个功能强大还不要钱的录音剪辑软件。录下你的声音,导入进去。看那条声音波形图!说一句话,哪里气不足(波形突然变小或断开),哪里喷麦了(波形出现剧烈的尖峰),哪里声音忽大忽小,一目了然。它还能做简单的降噪(比如去掉你房间里的空调声底噪)、剪掉口误片段。最实用的就是看波形,比单纯听更能发现问题。下载也容易,搜名字就行。

“小配音”APP / “配音秀”APP (免费基础功能):* 这类APP好处是素材多。里面有大量影视剧、动画、纪录片片段,甚至有些直接提供消音版(只有背景音乐,没人声)。你可以直接对着画面配,代入感强,还能录下来回听。很多片段都不长,适合碎片化时间练手。免费用户可能有些热门片段或高级功能受限,但用来练气息、节奏、对口型、找人物感觉,完全够用。玩着玩着就练了。

Praat (免费语音分析软件 - 适合硬核玩家):* 这个有点专业向,但免费且强大。它能分析你声音的基频(声音高低)、共振峰(决定你音色的关键)、语速等等。比如你想知道自己说话音调是偏高还是偏低,或者模仿王凯那种偏低沉的音色时,自己到底压下去多少,Praat能给你直观的图谱显示。学习曲线稍陡,但网上有基础教程,感兴趣可以摸索下,能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声音特质。

想靠近王凯的水平?还得琢磨点“内功”

技巧和工具是骨架,真正让声音活起来,还得往里填东西:

* 给声音建个“档案”: 别逮着一种声音死练。尝试记录(用手机录就行)你不同的声音状态:早上刚醒的沙哑嗓、吃饱饭后的慵懒腔、兴奋时的高亮音、疲惫时的低沉调… 建立自己的“声音库”。配音时,根据需要从这个库里调取元素。王凯配不同角色,用的就是他声音库里的不同“皮肤”。

* “演”比“读”重要一万倍: 拿到一段词,别急着张嘴。琢磨:说这话的人是谁?(身份、年龄、性格)他在哪?(环境)他跟谁说?(对象关系)他此刻什么心情?(核心情绪)他真正想表达什么?(潜台词)把这些想透了,声音自然就带出来了。试着像演戏一样,把身体姿态、面部表情都调动起来辅助声音表达,效果立竿见影。我对着空气演戏被室友撞见好几次,脸皮练厚点就行。

* 保护嗓子就是保护生产力: 猛练一天嗓子冒烟?那是自毁长城。多喝温水(温水!冰水刺激声带),练前练后做做简单的“打嘟噜”(嘴唇震动发“嘟”音放松声带)、哼鸣(闭口哼“嗯”音,感受鼻腔胸腔振动)放松。感觉嗓子疲劳、发紧、疼痛?立刻停!别硬刚。好好睡觉,比啥润喉糖都管用。

王凯的配音功夫,说白了就是“死磕”加“巧练”。天赋是起点,但那条路,是实打实用时间和心思铺出来的。咱普通人,没条件请老师、进棚子,但用好自己的耳朵、手机,加上这些不花钱的法子和工具,坚持琢磨,也能让自个儿的声音脱胎换骨。别想着一步登天,今天比昨天清楚一点,稳一点,有味道一点,就是赚了。嗓子是你自己的,练出来的本事,谁也拿不走。

想学配音?先看看这些实际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