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cle Catalog[Hidden]
推开门,里面全是戏
你肯定听过TVB剧里那把熟悉的声音。欧阳震华、黎耀祥、陈豪…… 这些面孔背后,往往站着一群隐身幕后的“声替”。我当年第一次踏进TVB配音间,感觉像闯进了某个精密运转又带点江湖气的秘密基地。空气里飘着咖啡和润喉糖的味道,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台词纸,几块大屏幕亮着不同剧集的画面,一群人戴着耳机,对着话筒,表情动作比演员本人还丰富。这里,就是港剧灵魂的另一半被“造”出来的地方。
很多人以为配音就是照着稿子念,差远了。TVB的配音组,特别是黄金年代那批人,个个都是“怪物”。他们得同步演员的口型、气息、停顿,连一声咳嗽、一个哽咽都要对上。最绝的是,他们配的时候,看的不是剪辑好的片段,而是剧组拍回来的原始素材!画面可能是跳接的,可能有NG,背景音乱七八糟。配音员得从这片混沌里,精准抓住演员那一刻的情绪,再用声音复制出来,甚至要“脑补”出连贯的表演。你想想,看着张智霖在镜头前NG了十次才过,配音员却要在第一次“开口”时就给出导演最终想要的那个完美版本,这压力有多大?
配音间里最显眼的,是那个坐在中间、眼神锐利得像鹰的人——配音导演。他不是指挥家,更像是个“声音捕手”。他耳朵毒得很,演员原声里一丝丝的犹豫、愤怒或者调情的气息,他都揪得出来。他对着麦克风喊:“阿Paul,刚才那句‘我等你’尾音收得太快,不够痴情!再来!…… 阿May,你哭腔有了,但吸气声太大,收一点,对对对,就是这样!” 有时候为了一个词的情绪,能磨上十几遍。你以为《金枝欲孽》里那些勾心斗角的台词是怎么来的?就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反复“抠”里磨出来的火花。
一人分饰八角,嗓子就是武器
TVB配音组最邪门的地方,就是“人少戏多”。你可能想不到,一部几十集的剧,里面男女老少、主角配角甚至街边卖鱼蛋的阿叔,声音可能就来自那么七八个人。我亲眼见过一个配音员,刚配完一个深情款款的男主角,摘下耳机喝口水,转身就换上另一副嗓子,配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姑婆,无缝切换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
这就不得不提那些“声怪”了。比如配欧阳震华的陈欣,那把浑厚带点市井气的声线成了Bobby的“御用”。潘文柏配陈豪那种带点慵懒和算计的调调,绝了。还有苏强文、雷霆…… 他们不只是模仿演员的声线,是吃透了角色的灵魂。你闭上眼睛听,脑子里能立刻浮现出那个角色的样子和性格。他们甚至发展出一些“独门绝技”,比如怎么在声音里藏一点沙哑显得沧桑,怎么让气息不稳显得虚弱,这些都是吃饭的本钱。
配音员最怕什么?感冒?不是。是撞期!同一个配音员,可能上午在配一部现代时装剧的律师,下午就要配古装剧的皇帝。这边还在法庭上慷慨陈词,那边就得“朕心甚慰”。频道切换稍慢一点,那感觉就全不对了。他们得在极短的时间里,把自己从上一个角色的“壳”里完全抽离,再钻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“壳”里。这不仅仅是技术活,简直是精神分裂的艺术。
时代的杂音与坚守
以前条件是真艰苦。配音间又小又闷,夏天像蒸笼,冬天像冰窖。几十号人挤在一起,为了不互相干扰,只能靠耳机隔绝和配音导演的手势。有时候配大场面群戏,一个人要同时“扮演”好几个打架的路人,嘴里“哼哼哈嘿”个不停,还得配上挨打时的闷哼和倒地声,配完一场,嗓子冒烟,浑身是汗,比真打一架还累。
现在技术是先进了,设备好了,空间也大了点。但挑战一点没少。观众耳朵越来越刁,对原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。加上合拍剧增多,内地演员的原声直接上,对配音组的需求似乎在减少。但我觉得,TVB配音组那种独特的“港味”演绎,那种能把市井烟火气、豪门恩怨情仇都精准“翻译”出来的声音魅力,很难被完全取代。他们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。
下次你看TVB老剧,不妨关掉画面,只听声音。你会发现,那些或激昂、或低沉、或市侩、或深情的对白,本身就是一部戏。那些躲在麦克风后面的声音工匠们,用他们的声带和全副身心,为我们保存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光影记忆。他们的工作间或许不大,但装下的,是整个香港电视黄金时代的江湖。
关于TVB配音组,你可能还想知道
A: 这得分情况。早期香港片场环境嘈杂,同期录音效果差,后期配音是主流。后来技术好了,但成本和时间压力依然存在。而且很多演员本身声音可能和角色有差距(比如声音太柔演硬汉),或者台词功底不够扎实。配音组的存在保证了剧集声音质量的稳定和效率。当然,现在也有越来越多演员用原声了。
A: 完全不是!前面说了,人手非常有限。一个配音员通常“负责”好几位风格相近的演员,或者根据角色类型来分配。比如擅长配忠厚老实型的,可能同时配好几个不同演员演的这一类角色。厉害的配音员声线变化多端,能配不同年龄、性格的角色。
A: 黄金时期那批顶尖的配音员,很多都还在活跃,只是可能配得没那么频繁了,或者转向了管理层、培训新人。同时也有新生代加入。你仔细听近年的剧,能发现一些熟悉的声音依然在线,只是配的角色可能变了。
A: 不是的。TVB有自己的粤语配音组,就是我们文中揭秘的这群人。而我们在内地视频平台看到的国语配音版,通常是内地专业的配音公司或团队制作的,流程和风格都不同。粤语配音更贴近原剧的港味和节奏。
A: 难!非常难!首先粤语要极其标准流利,声音条件要好,戏感要足。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漫长的培训,从配小角色、群杂开始熬。不仅要模仿能力强,更要能理解角色、吃透剧本。竞争激烈,淘汰率高,能熬出头的都是人精里的“声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