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品カタログ[隠されている]
蠟筆小新台灣配音員是誰?那個永遠五歲小屁孩的聲音魔法
說真的,每次電視傳來那聲賤兮兮的「嗨~小姐,妳喜歡吃青椒嗎?」我就知道,那個穿著紅色T恤、黃色短褲的小麻煩精來了。蠟筆小新在台灣,根本是家喻戶曉的程度,但你有沒有好奇過,躲在這個五歲小孩背後的聲音,到底是誰?那聲音太有魔性了,欠揍又可愛,讓人想捏他臉蛋又忍不住笑出來。台灣版的配音,絕對是讓小新在我們心裡活起來的關鍵,而且啊,這聲音還換過好幾代呢,每個時期都各有特色。
馮友薇:初代小新的破格嗓音
時間拉回最早最早,電視上第一次出現蠟筆小新國語配音的時候。那時候的擔綱者,是資深配音員馮友薇老師。她配的小新,那個聲音特質我印象超深刻!帶點沙啞,有點「破破」的,語調特別誇張,把那種五歲小孩不懂看場合、白目又理直氣壯的欠揍感,詮釋得淋漓盡致。尤其那句經典的「動~感~光~波~~~」,那個拉長音的欠扁感,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超傳神。
馮老師不只配小新,同一時期,小新的爸爸野原廣志也是她負責!想想看,這反差有多大?從一個童音小屁孩,切換到一個有點好色、腳很臭的中年上班族大叔,聲線轉換能力真的很強。不過早期的配音環境跟現在不太一樣,有時為了配合播出節奏或尺度,翻譯和語氣會調整得比較多,但馮老師版本的小新,絕對是很多六七年級生腦海裡最原始、最衝擊的「蠟筆小新」聲音記憶點。那時候聽到他講「大象~大象~」,真的會傻眼又爆笑。
蔣笃慧:最長壽也最深入人心的「小新本體」
接著,時間來到一個更為大家熟悉的時期——蔣笃慧老師的時代。這才是真正陪伴我們長大、讓台灣觀眾認定「小新就該是這個聲音」的靈魂人物。蔣老師配的小新,聲線相對沒那麼沙啞,更偏向一種清亮的、帶著濃濃奶音,但又充滿狡黠和無賴感的童音。她把小新那種天真無邪的惡搞、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精髓,抓得超級精準。
蔣老師配小新,一配就配了將近二十年!從電視版到劇場版,幾乎貫穿了我們這一代人看蠟筆小新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。她不只是聲音像,她是把小新的「靈魂」都配出來了。那個招牌的「哇哈哈哈」笑聲,那種耍賴皮時拖長的「嗯~不要~」,還有各種臨場發揮的即興語助詞,都超級有生命力。
而且你知道嗎?蔣老師不只配小新,野原美冴(小新媽媽)那兇悍又帶點無奈的經典嗓音,也是她!同一集裡,小新和美冴吵架鬥嘴,根本就是蔣老師一個人在錄音室裡精分演出,自己跟自己對罵,那個畫面光想就覺得超厲害又好笑。她賦予了台灣版小新無可取代的個性和魅力,甚至很多人覺得,蔣老師的聲音就是小新本人。
曾允凡:接棒傳承的新一代聲音
很遺憾的,在2019年,我們敬愛的蔣笃慧老師因病離開了。這對所有喜歡台灣版蠟筆小新的觀眾來說,真的是非常難過的消息。那個熟悉的、充滿活力的聲音,就這樣成為回憶了。
接替這個重責大任的,是同樣非常優秀的配音員曾允凡老師。說真的,要在觀眾這麼深的既有印象下接手經典角色,壓力絕對爆表。曾老師的版本,保留了小新那種奶聲奶氣的基底,但在欠揍的調皮感和無厘頭的節奏上,加入了一些她自己的詮釋,聽起來更「嫩」一點,搗蛋時多了一種無辜感(雖然做的事一樣欠揍)。
我記得第一次聽到曾老師版的小新時,心裡確實有種「啊,不一樣了」的失落感。這很正常,畢竟蔣老師的聲音陪伴太久了。但多聽幾次後,特別是新的劇場版,會發現曾老師很努力地在傳承那個「小新精神」,同時也試圖帶入新的活力。她配的小新,在耍笨搗蛋之餘,似乎更強調了小孩子那種單純直白的特質。
那些一聽就笑出來的經典片段
講到小新,怎麼能不想到那些讓人笑到肚子痛的經典片段?馮友薇版那種早期誇張的「你回來了~」(配上扭屁股),現在聽起來有種復古的喜感。蔣笃慧版根本是經典製造機:「動感光波」配上那欠揍的姿勢和音效、「美冴大屁股老太婆」的作死發言、在超市把打折貼紙亂貼的「特賣~特賣~」,還有各種搭訕漂亮大姐姐的台詞,每一句都深深刻在腦海裡,現在想起來嘴角都會上揚。曾允凡版則在新的故事裡,繼續創造屬於這個世代觀眾的小新記憶點。
這些聲音背後的老師們,真的用聲音賦予了這個二次元角色無比鮮活的生命力。他們躲在幕後,卻用聲音演技讓小新在我們的世界裡活蹦亂跳。下次再看蠟筆小新時,不妨仔細聽聽看,感受一下這些聲音魔法師的功力。那個熟悉的、吵死人的聲音,可是承載了好多人的童年歡笑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