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CG

蠟筆小新配音員有哪些?台灣聲優怎麼當?免費練習工具大公開!

讲真,每次听到小新那贱萌贱萌的声音,嘴角就忍不住上扬。你知道吗?在台湾,给这位“最皮五岁小孩”配音的声优,可不止一位哦。时间拉回最早,那个让我们印象超深刻的版本,几乎成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——就是蒋笃慧老师的声音。她配的小新,那股子欠揍又可爱的调调,还有招牌的“动感光波~~哔哔哔哔哔”,简直刻进DNA里了。我记得有次在录音棚跟前辈聊天,他还模仿过蒋老师配小新妈妈发飙时的语气,那爆发力,现场听超震撼。

后来,冯友薇老师也接过小新的棒子。她本身戏路就很广,配过好多经典角色。她的小新,感觉在顽皮之余,好像多了一点点“机灵鬼”的味道?但整体还是维持了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特质。可惜的是,蒋笃慧老师在2019年因病离开了我们,当时圈内好多朋友都很难过,她真的是台湾配音界非常重要的一位前辈。

那现在电视上播的小新是谁在说话呢?大部分时候是王瑞芹老师的声音啦!她也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声优。要接下这么经典、辨识度又超高的角色,压力肯定不小。我听过她现场配音其他角色,基本功非常扎实,对声音表情的掌控很细腻。她配的小新,算是融合了前辈的特色,又带点自己的风格,努力延续着那股熟悉的味道。

每次我说自己是搞配音的,十个有八个会眼睛发亮地问:“啊!是不是像日本那种声优?好酷哦!怎么入行啊?” 嗯... 我得先泼点冷水,台湾的环境跟日本那种偶像化、产业化的模式,真的差蛮多的。

首先,想靠“纯配音”养活自己,在台湾难度系数很高。很多厉害的配音老师,其实都是“斜杠青年”。你可能在广播里听到他主持节目,在广告里听到他卖产品,在动画、游戏、纪录片甚至电话语音系统里发现他的声音。我入行那会儿,也是从最基础的广告配音、旁白开始接,什么商场促销、药品功效、政府政令倡导... 都念过。这行很现实,得先能养活自己,才能谈理想。

至于入行管道,真的没什么“标准答案”。不像日本有专门的声优养成所。我知道有人是大学念广电、传播相关科系,老师介绍进录音室的;也有人是参加剧团玩表演,被配音导演相中声音特质的;更常见的是,从“配音班”开始。坊间有不少资深配音员或导演开的训练班,像是领航的梓晴老师、谢佼娟老师她们开的班,就是很多新人入门的起点。但这种班主要教的是基本功和带你认识环境,不是报了名就保证有工作哦!

最重要的敲门砖是什么?我觉得是“基本功”和“态度”。字正腔圆是基本,但光这样不够。你得会“演”!配音就是在话筒前表演,没画面给你,你得用声音把角色的情绪、动作、甚至环境都“演”出来。稿子给你,你得快速理解消化,用最精准的语气传达。还有,录音棚是按小时算钱的,时间就是金钱。导演没空等你NG二十次,能不能快速进入状态、配合导演指示调整,甚至临场救急,都超重要。我见过不少声音条件不错的新人,就是卡在“不会演”或者“太玻璃心,经不起修改意见”上,很可惜。

哦对了,别一上来就想配主角或学日本声优那种很夸张的“动漫腔”。先把“说人话”练好,把旁白、广告这种更贴近生活的类型驾驭住,根基打稳了,再挑战复杂的角色。模仿是学习的过程,但最终要找到自己的声音特质和表达方式。

想练配音?别急着砸钱报班!现在网络资源超丰富,很多免费工具就能让你在家开练。我刚开始摸索时,也是靠这些省下不少学费(笑)。

首先,你得有个能录音的东西。别嫌弃,手机自带的录音APP就很好用!重点是方便,随时随地抓住灵感或练习片段就能录。录完一定要听!用耳机仔细听自己的声音:讲话会吃字吗?语调太平?口齿不清?呼吸声太大?自己当自己最严苛的听众。我习惯在散步时听自己的练习录音,更容易发现平时没注意到的小毛病。

想更进一步?试试免费又强大的Audacity。这个开源软件老牌但实用,剪接、降噪、调整音量、甚至做简单的效果都行。把网上找到的新闻稿、散文、小说片段念出来录进去,听听看自己讲故事的节奏感如何?情绪到位吗?或者找一段喜欢的动画、影集片段,把原声关掉,对着画面自己配配看,录下来对比原版,差距在哪?这是很好的练习方法。

还有一个超赞资源:YouTube上有很多无版权背景音乐和音效库。你练习独白或情境对话时,加上一点点合适的背景音(比如咖啡馆环境音、下雨声),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,更能帮你投入情绪。我常去“Free Sound”这类网站挖宝,音效多到用不完。

练基本功的话,绕口令是老朋友了。别只是求快,重点是每个字都发得清晰饱满,速度稳定。网上搜“绕口令”一大把,从简单的“四是四,十是十”开始,慢慢挑战更难的。另外,朗读也很重要。找报纸社论、散文、甚至产品说明书,大声念出来,训练自己把书面文字流畅地转化为口语表达,同时控制好气息。

最关键的是什么?坚持练!声音是肌肉记忆,几天不练就会生疏。哪怕每天只花15分钟认真录音、听回放、做调整,长期下来效果绝对看得见。别怕现在声音不好听或技巧生涩,每个老鸟都是从菜鸟开始的。